良肢位是早期抗痙攣的重要措施之一,這種良肢位(又稱抗痙攣體位)能夠使偏癱后的關節(jié)相對穩(wěn)固,可以有效預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痙攣模式,同時也是預防以后出現病理性運動模式的方法之一。
良肢位定義:良肢位是為了保持肢體的良好功能而將其擺放在一種體位或姿勢,是從治療護理的角度出發(fā)而設計的一種臨時性體位。 1、早期腦卒中患者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床上渡過的,因此采取正確的體位非常重要。 2、良肢位擺放是對中風患者早期最基礎的治療,對抑制痙攣模式(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預防肩關節(jié)半脫位、早期誘發(fā)分離運動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一般建議2小時變換一次患者的體位,當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動移動時,可適當改變間隔時間。
仰臥位: 1.床鋪必須盡量平整, 2.頭位要固定于枕頭上,不能靈活可動, 3.雙側肩關節(jié):固定于枕頭上, 4.偏癱側上肢:固定于枕頭上和軀干呈90度角伸直;肘、腕、指關節(jié)盡量伸直, 5.偏癱側臀部:固定于枕頭上;偏癱側上肢也放同一枕頭上。 患側臥位: 1.床鋪必須盡量平整, 2.頭位要固定, 3.軀干略為后仰,背后和頭部放一枕頭固定, 4.偏癱側肩關節(jié):向前平伸內旋, 5.偏癱側上肢:和軀干呈90度角,在床鋪邊放一小臺子,手完全放上;肘關節(jié)盡量伸直,手掌向上, 6.偏癱側下肢:膝關節(jié)略為彎曲,臀部伸直, 7.健側上肢:放在身上或枕頭上, 8.健側下肢:保持踏步姿勢,放枕頭上;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略為屈曲。 健側臥位: 1.床鋪必須盡量平整, 2.頭位要固定,和軀干呈直線, 3.軀干略為前傾, 4.偏癱側肩關節(jié):向前平伸, 5.偏癱側上肢:放枕頭上,和軀干呈100度角, 6.偏癱側下肢:膝關節(jié)、臀部略為彎曲;腿腳放枕頭上, 7.健側上肢:病人怎么舒適怎么睡, 8.健側下肢:膝關節(jié)、臀部伸直。 床上坐位: 1.床鋪盡量平,病人下背部放枕頭, 2.頭部:不要固定,能自由活動, 3.軀干:伸直, 4.臀部:90度屈曲,重量均勻分布于臀部兩側, 5.上肢:放在一張可調節(jié)桌上,上置一枕頭。 坐在椅子或輪椅上: 1.下背部放置一個枕頭, 2.病人雙手前伸,肘放在桌上,轉移雙手正確姿勢, 3.雙足平放地上,或平凳上。
良肢位擺放聯(lián)合階段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神經系統(tǒng)功能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目的:探討良肢位擺放聯(lián)合階段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神經系統(tǒng)功能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方法: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6 月該院收治的腦卒中后肢體偏癱患者 120 例,按照干預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 例。對照組接受階段康復訓練,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良肢位擺放,兩組均持續(xù)干預 6 個月,比較干預前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簡化 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定表(FMA)、Barthel 指數(BI),干預后檢測血常規(guī)、心電圖及肝腎功能以評估安全性。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 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FMA、BI 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血常規(guī)、心電圖及肝腎功未見明顯異常。 結論:良肢位擺放聯(lián)合階段康復訓練可有效恢復者的神經系統(tǒng)功能,提升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且未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呂娟 . 良肢位擺放在中風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中的應用[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20,30(5):176. [2] 王李麗 . 早期良肢位擺放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探討 [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8):1266. [3] 吳俠,肖月蘭,趙玲花,等 . 早期良肢位擺放對腦卒中患者偏癱側肩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 [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5):179. [4] 劉穎 . 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不正確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J]. 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9,6(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