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認知功能障礙 |
時間:2021-12-21 13:36:30 點擊: 次 |
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是指認識過程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損害,包括記憶、計算、定向、結構能力、執行能力、語言理解和表達及應用等方面過程效率的降低或功能的受損。 認知障礙的嚴重程度可從輕度認知功能損害到癡呆,從而影響整體功能和生存質量。由于大腦的功能復雜,且認知障礙的不同類型互相關聯,因此,認知障礙是腦疾病診斷和治療中最困難的問題之一。
2020年12月1日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團隊在The Lancet Public Health雜志上發表的論著研究表明,中國現有認知障礙患者5000多萬,大于等于60歲成年人癡呆患病率為6.04%(1507萬),MCI(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病率為15.54%(3877萬)。 為使認知障礙患者能適應日常生活,盡早回歸社會,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非常必要。那么,如何進行康復治療呢?
1.認知障礙的康復評定 ①臨床心理學檢查: 臨床心理學檢查是目前認知障礙的康復評估首選的方法。常用的神經心理學量表有簡明智能測驗(MMSE)、神經行為認知狀況測試(NC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等。
MMSE是目前世界上最普及、最常用的認知篩查量表。 ②功能活動行為觀察: 適用于評估因認知障礙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獨立能力或不符合標準化測驗的患者。通過該方法,治療師可留意患者做一些基本的自我照顧性活動時的注意力、記憶力、定向力等。 ③影像學評估: 認知障礙的影像學評估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應用,但多用于功能定位及臨床研究。盡管 fMRI、磁共振波譜、DTI應用較多,但成像耗時較長,還未能常規應用。 ④神經電生理檢查: 神經電生理檢查包括腦電圖、腦磁圖和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PR)。其中ERP-P300是最受關注、研究最成熟、揭示大腦認知功能的關鍵指標。
2.認知障礙的康復治療原則 ①訓練計劃個體化 ②治療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③訓練環境要適宜 ④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與指導
3.認知障礙的康復治療方法 ①借助簡易工具訓練認知功能: 是目前臨床常規使用的方法,如:注意力障礙訓練的猜測作業、刪除作業;思維障礙訓練的排列順序、物品分類;記憶力訓練的內部策略、外部策略等。 ②認知活動刺激: 主要目的是讓患者參與一些日常活動,如下棋、讀報紙、玩拼圖等。相比于認知訓練,認知刺激在提升語言處理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優勢更明顯。
③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康復技術更接近最新康復治療觀念,能提供與真實世界相似的訓練環境和有意義的任務需求。如今,多個國家已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認知康復領域中。
④除上述康復治療方法之外,還有計算機輔助認知康復訓練、無創性腦刺激、音樂療法和環境改良等。其中,計算機輔助認知康復訓練起始于美國1960年代,現今,國內外多項研究證實,其在改善執行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方面更加有效。與傳統測試相比,電腦化的認知評定可節省60%的時間,治療過程也豐富了環境的刺激。
相關產品 No.1數字OT評估與訓練系統(T3) 為患者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化認知評估入口,解決高級腦功能障礙及上肢運動功能障礙。
No.2反應時情景互動康復系統(T4) 采用虛擬現實技術為患者塑造更加逼真、系統化的訓練環境,引導患者主動參與,逐步提高患者全身粗大關節活動能力、認知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等。
這里主要介紹T3和T4與認知障礙康復相關的功能。
1.評估 系統中包含簡明智能測驗量表(MMSE)、韋氏記憶量表和根據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設計的認知功能評定方案等。 2.訓練 系統內置多款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游戲,可對患者的注意力、記憶力、邏輯思維等能力進行訓練,采用互動訓練的方式調動患者積極性。
另外,系統還內置特色模塊反應時訓練,可以對患者的視覺追蹤、手眼協調能力、運動控制能力進行訓練。
|
上一篇:關于天軌及其臨床應用,你了解嗎? |